京能集團繼續圍繞“四個中心”的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實施“能源為主、適度多元、產融結合、協同發展”的業務組合戰略,實施“立足首都、依托京津冀、拓展全國、走向世界”的空間布局戰略,努力提升綜合實力,努力提升服務首都發展能力,努力提升綠色發展水平,努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努力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著力建設成為管理模式先進、盈利能力穩健、人才隊伍精干、綠色安全高效,有中國特色的國際一流首都綜合能源服務集團。
自4月29日以來,截至5月19日,21天奮戰、1822人次醫療隊員、共執行499606人次核酸采集任務。疫情之下,京能集團所屬京煤總醫院派出多輪醫護團隊馳援多區進行核酸檢測任務,足跡遍布北京門頭溝、朝陽、海淀等6個區的數百個社區,憑借嚴謹作風、精湛技術和敬業精神,成為核酸檢測一線的重要力量。
早上5點50分,大多數人還在睡夢中,幾輛大巴車從位于門頭溝黑山大街的京煤總醫院開出,奔赴核酸采樣點位。車上,一群身著白衣的隊員嚴正以待,他們中有的才下夜班,有的凌晨三四點鐘就從家里出發,此刻都打起了精神,為接下來的一天做好準備。
盡管已經多次承擔緊急突發的核酸采集任務,這次馳援對于神經內一科護士王彩霞來說卻有著不同的意義。這是她第一次作為組長帶隊出征,她要帶領25人的小分隊安全、圓滿完成任務。作為前線指揮官,組長要做好與采集點人員的對接、溝通并解決采集過程中遇到各項突發問題,保證采集任務的順利完成,此外,還要做好隊員們的后勤保障并確保全員安全返回。雖然很忐忑,但接到通知的那一刻,她絲毫沒有猶豫:“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肩負著救死扶傷的使命。疫情來臨的時刻,更是要義不容辭。”王彩霞說。
6點50分,王彩霞和她的小分隊提前到達大峪街道核酸采集點后,一刻也不敢停歇,立即與現場負責人對接,快速了解工作任務及工作流程,同時,對所有隊員進行分工分組,隊員們則根據分組調配物資、進行準備,7點準時開始核酸采集工作。
由于隊員都是科室骨干,同時具備多次核酸采集經驗,工作麻利干練,因此,盡管排隊人員數量不斷增加,但采集工作依然快速有序的進行。隊員們開足馬力、嫻熟地熟練掃碼、登記、采樣......
中午11點多,在連續工作了4個多小時后,輪班休息的隊員脫下防護服和口罩時,她們頭發被汗水浸濕,雙手發白,臉上也留下紅色的勒痕。幾個人不斷揉著酸痛的肩膀,用創口貼為彼此貼好耳后磨破的傷口。
小分隊每天至少工作14個小時,最多的時候接近17個小時,趕回門頭溝的時候基本已經是深夜。為做好此輪核酸采樣,京煤總醫院幾乎全員投入,醫療崗的參與采集核酸,奔赴一線;行政后勤崗的參與物資調配,為醫療隊提供醫療防護物資、藥品、生活物資等采購、分裝、運輸、發放等服務。
作為隊長的護理部主任劉麗娜,自4月25日至5月11日,帶領護理團隊共執行核酸采集、疫苗接種等任務49次,派出711人次護理人員,完成33萬余人次核酸采集任務。
白天、夜晚,人們總能看到她帶著她的護理團隊忙碌的身影。無論凌晨隊伍多早出征,她都要提前來院;無論隊伍多晚歸隊,她都要等候隊員,回收物資,查看隊員狀況,最后一個離院。說起她的護理隊伍,她更多流露出的是心疼和感謝,而防控工作最忙最吃勁兒的時候,她每天的睡眠時間只有3、4個小時。
大規模的采集核酸任務,出征人員多,事無巨細,多少次準備完物資已是深夜,多少天沒有吃過一頓家里的飯菜,沒有睡過一個囫圇覺。連續奮戰,她的眼底出血,嘴角起了水泡,但她顧不上許多,仍然腳不沾地兒的忙碌著。“隊員起早貪黑的出征已經非常辛苦,我們后方要把物資提前準備好,不能有誤,讓采集隊員早晨再多睡會兒。”她說。
據統計,僅4月29日一天,京煤總醫院派出醫務人員201人,奔赴85個社區,100個點位,當天完成85486人次核酸采集任務,這也是疫情防控以來京煤總醫院出征人數最多的一次。為贏得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京煤總醫院的醫護工作者還在繼續堅守,他們迎著朝陽出發,伴著月色而歸,用必勝的決心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